5月12日上午,雖時過“立夏”,但眷顧“詩城”一個季度的微寒尚未離去,而位于大公圩腹地的石橋鎮團林村金融服務室內,卻一派熱火朝天。馬鞍山農商銀行石橋支行張以柏行長,額頭冒有微汗,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他和石橋團隊成員在擦拭“黨建之家”的服務公示牌。因為在這里即將舉辦馬鞍山農商銀行與石橋鎮政府整村授信政銀共建簽約儀式。

一、普惠金融“貸”來鄉村振興源頭活水
張以柏感慨很深,描繪馬鞍山農商銀行人深耕普惠的圖景還有很多,可以凝望馬鞍山東部的丹陽湖萬畝水面上泛著粼粼的波光;北圩縱橫交錯的稻田里,白鷺悠閑地踱著步子,稻穗輕柔地彎下腰肢,加上時不時冒出的一兩只小龍蝦……一幅幅生動的農村生活圖景里,映射的是在馬鞍山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服務的幫助下,石橋眾多養殖戶生產壯大的場景。在馬鞍山農村地區,通過申請農村商業銀行“鄉村振興系列貸款”,走上致富之路的農戶還有很多。
二、多方聯動“畫”出整村授信新格局
在鄉村振興的大語境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日益增長,對金融產品的數量、周期、契合度也有著更高的要求。為助力地方鄉村振興,精準投放“真金白銀”,馬鞍山農商銀行圍繞“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產業金融”,充分整合行內運營流程、數據資源,積極運用黨建引領信用村評級結果,創新整村授信,并優先在石橋鎮團林村進行實踐,致力打造鄉村振興亮點品牌,探索可復制模式進行全域推廣,逐步構建政府支持、市場認可、運轉高效的農村金融服務新格局。
三、五個加法“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現場參會的馬鞍山農商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陳超表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各類終端的普及,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前沿技術的成熟運用,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在“云”上接受金融服務。順應這一趨勢,馬鞍山農商銀行在省聯社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金融服務整村授信的數字化、智能化方面進行了積極而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是在線上申貸通道上做加法。迎合市場需求,針對整村授信貸款,主推金農“農e貸”線上通道,一次核定、隨借隨還、循環使用的實現,契合了后疫情時代無接觸體驗的要求,彌補了農村金融機構相較大行線上領域的空白,同時針對特色產品,適老化群體的信貸需求,不背書純線上的標簽,結合傳統渠道同步開展線下業務。
二是在場景智能服務上做加法。該行“金農云店”帶來了全方位客戶營銷理念的革新,具備客戶線上金融管家的全職能優勢。金融產品“一鍵查”、溝通聯絡“一鍵查”、貸款產品“一鍵達”,能夠滿足當地不同年齡、不同偏好人群的需求,同時“云”端服務較傳統金融服務更綠色、及時、便捷。

三是在接口直連項目上做加法。由該行牽頭開展的地方政務數據與省聯社e貸系統接口直連項目,于2021年8月末正式完成測試,全縣范圍內44.7萬人口,涉及6大項108小項近千萬條數據可實現數據共享,為開展整村授信工作夯實了數據基礎。
四是在利率定價特殊性上做加法。制定特殊貸款利率定價體系,科學引導資金流。利用利率下浮體現支持綠色行為、鄉村振興創新、幫扶新型創業主體以及不可抗力災害導致的經營損失等方面。利率上浮體現逐步退出兩高一剩、誠信意識欠缺等少部分客群。
五是在內部考核績效上做加法。適配整村授信區域營業機構,增加人員配置、費用標準,科學制訂考核指標,在獲客、投放及維護環節采用多維度考核,通過考核促進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最后,陳超同志和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戴踐同志作為代表上臺簽訂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整村授信政銀共建協議書,張以柏同志向團林村進行授牌,陳超副行長和戴踐書記共同為團林村金融服務室揭牌。
